close

2014/8/11[二]

這一天,是我們在學校上課的最後一天,課後活動是泳池趴.

對於接待家庭,普遍而言的刻板印象似乎是需要點額外收入的家庭才會成為接待家庭.其實不然.至少在我們附讀計畫中的家庭並非如此.所有家庭都有著水準上的社經地位及教育水準,選擇成為接待家庭的原因多是希望能藉此讓他們自家的孩子有機會接觸外國人以及不同的語言和文化. 

 

就拿這次主辦泳池趴的家庭來說.夫妻倆自己育有四名子女,但仍從世界各地領養了四名孩子並費盡心力帶回美國照顧.其中年紀最小的一位來自中國.孤兒院跟他們說孩子健康,發育正常.夫妻倆到了中國抱回當時約一歲的孩子回到美國才發現,孩子嚴重體重不足,而且失聰.但孩子已經帶回了,當然要好好照顧.她們帶孩子看醫生,裝助聽器,陪著玩遊戲,所有的兄弟姐妹們就像是同一血緣一樣的彼此照顧,一起玩耍.我們住在這家庭的兩個大男孩說 "他們家每天都有不一樣的小孩出現".即便家中已有八個孩子,他們依然很願意讓我們的孩子入住他們的家.那位媽媽總是開著一台超大車,載著孩子們到處玩,到處看表演.

 

或許礙於法令,也或者因為傳統民情,台灣待領養的孩子似乎是多於願意領養的家庭.不孕的夫妻很多,大家願意散盡千金並用盡各種方法求得與自己有血緣之親的孩子,卻不見得願意領養一個需要愛的孩子.這個事實無關對錯, 我也無意拿來做比較.單純對於此次這個家庭所願意付出的愛感到動容.

 

血緣這件事,親不親,有沒有關係,我們各自在心裡有底就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收養 美國 留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樂妮 的頭像
    美樂妮

    美樂妮這樣想.....

    美樂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